焊接结构用铸钢是铸钢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。为了确保施焊方便和结构件的可靠性,对这类铸钢的要求与一般工程用铸钢稍有不同,主要是C、Si含量较低,对残余元素的含量限制也较严,必要时还可以限定钢的碳当量。
国际标准
IS03755—1991中,规定了4种焊接结构用铸造碳钢牌号,其对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要求见表4—22和嘉4—23.
注:l.标准测试温度为23。C士5。C,试块厚度为28mm。
2.对于270—480W牌号,截面为28~40mm的铸件将具有260MPa的屈服强度和500~650MPa的抗拉强度。对于340—550W牌号,截面为28~40mm的铸件具有300MPa的屈服强度570~720MPa的抗拉强度。表4—24焊接结构用铸造碳钢的化学成分D C的质量分数每降低0.01%,允许Mn质量分数上限增加0.04%,但Mn总质量分数增加量不得超过0.2%。
中国标准
我国于1987年制定了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的国家标准(GB/T7659—1987),此类铸钢有3个牌号。化学成分的要求见表4-24,购买方认为有必要时,可在订货时要求碳当量符合表4—25的规定。力学性能要求见表4—26。
表4—25碳当量的规定(订货时商定用)D 碳当量CE应根据铸钢的化学成分(质量分数,%)按下式计算,此公式已为国际焊接学会和美国ASTM学会采用。CE—W(C)+w(Mn)/6+w(Cr+Mo+V)/5+w(Ni+Cu)/15(%)。表4—26焊接结构用铸造碳钢的力学性能要求
日本标准
日本关于焊接结构用铸钢件的标准(JISG5102—1991)共规定了5种牌号,对化学成分和碳当量的要求见表4-27,对力学性能的要求见表4—28。
美国标准
美国适用于焊接在较高温度下使用的碳钢铸件标准(ANSl/ASTM A/A216M一1993,1998年再确认),其中包括3个牌号,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要求分别见表4—29和表4—30。
德国标准
DINl7182—1985中列了两种有较好焊接性能和韧性的铸钢,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要求见表4~3]和4—32
|